水灵灵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八、再说往事数家珍,技艺高超传嘉音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内容报错

老潘坐到自己的屋里,点上一根烟吸了两口后,随手就把绿箱子打开了。

我们几个围过去一探究竟。

老潘的绿箱子里整齐地排放着一堆东西,有急救药品,比如速效救心丸、安宫牛黄丸、肾上腺素注射液、尼可刹米注射液、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及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等。

另外一些就是急救用品,针灸、剪刀、体温计、绑带、压舌板、开口器、听诊器、血压计、鼻咽通气管、润滑油及注射器、输液器等。

最让我意外的是在盖子的夹层里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,画满了图。

我就问老潘:“这笔记本上记得都是什么啊?”

经过老潘一页页地解释,我终于知道了老潘日积月累的辛苦及用心。

老潘的笔记本是用来记录他日常看病的疑难杂症的,描述一些症状,并记录下急救的过程及书本中记载的急救方式。

老潘说他这样的笔记本已经有一柜子了。他说着就打开了屋子角落里的柜子,里面整齐地码着三大摞笔记本。

这些都是老潘行医过程的经验,对我,对老潘来说都是无价之宝。

我随手翻了几本笔记本,虽然老潘的字体不怎么漂亮,图也画的不是太准确,总体描述的跟书本上的也有些出入。

但是老潘应用的急救方式方法却是跟书本相差无几的,而且还有一些因地制宜的改进与应对策略。

老潘说道:“从毕业到现在,行医十几年了,虽然我学历不高,但我要做个有心人,我把每次出诊的情况都记录下来,并与教材上有关的疾病进行比对,查找我的不足,改进我的措施。”

弥陀乡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,当地老百姓大多不信科学,信迷信,尤其算命看风水一类的迷信,他们更是深信不疑。

小病不看,大病寻仙问药,有些病拖到最后,就到了鬼门关,他们才想起来卫生院看病。

每当卫生院接到老百姓看病的时候,都是紧急的情况,老潘这么多年也就练的了处理紧急状况的本领,随机应变的能力更是高深莫测。

老潘记忆犹新的一次急救过程发生在三年前。那是个夏天,弥陀乡的路边摆满了烧烤摊,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吃烧烤。

老潘也不例外地跟他的狐朋狗友喝高了。

大约十点左右,不远处尖锐地“啊”的一嗓子刺破了宁静的夜晚,使老潘打了个激灵,酒瞬时醒了一半。

处于职业习惯,老潘就知道不好,招呼也没跟其他人打,拔腿就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。

大约几百米外的地方,一位中年妇女坐在地上哭,旁边的老柳树上挂着不知道什么东西,在惨淡的月光下来回晃动着,好不瘆人。

老潘循着哭声,来到了跟前,一眼看到了树上挂着的是一个人,一个上吊自杀的人。

刚才那个尖锐的声音就是这个中年妇女发出来的。

老潘二话没说,上去就想把“吊死鬼”抱下来。

老潘用力抱了几下,那个挂在树上的人就是下不来。

幸好不一会,跟老潘一起喝酒的那几个人也跑过来了。

紧跟着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那个“吊死鬼”从树上抱了下来。

此人还没有完全咽气,口鼻里还有微微一丝气息。

老潘这时招呼大家快点把他的衣服腰带解开,抓紧时间打120急救,老潘用力去撬嘴巴。

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三个人合力才把“吊死鬼”的嘴巴撬开,塞了一块木头块顶着两排牙。

老潘又把此人的舌头拽出来一点,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。

经过一番处理,“吊死鬼”还没有苏醒,而且气息也不怎么流畅了。

老潘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,用手胡乱擦了擦“吊死鬼”口角的黏痰,就开始用口对此人进行“口对口”人工呼吸了。

老潘一边忙着,一边叫帮忙的人快点去卫生院拿他的急救箱,催人再问急救车怎么还没来。

老潘接连忙乎了大半天,累的满头大汗,此人稍微有些好转,但是还没有脱离危险。

不一会老刘医生背着老潘的急救药箱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了,帮着老潘取出急救用的东西。

老潘先是给此人肌注了5毫克的肾上腺素,紧接着又把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给了一点。

再就是,取出针灸,让人打手电照亮,老潘摸索着穴位,给此人扎了急救的针灸。

大约过了十分钟后,此人终于“哼”了一声。

老潘对大家说:“醒了,有救了。”说着话,让围观的人群散去,给他透点新鲜空气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